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_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_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_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试看视频

企業信息化3.0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上)——關于“建筑業+互聯網”困局的“又”思考

  • 來源:
  • 點擊量:446,096
  • 發布時間:2018-01-11
  • 分享到:

 

魯貴卿 中南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

關于“建筑業+互聯網”困局這個話題,前兩年我曾寫過“思考”和“再思考”兩篇文章。今天,我想就企業信息化3.0,也就是信息化企業級集成應用這個話題再談幾點看法,姑且叫做關于“建筑業+互聯網”困局的“又”思考吧。

眾所周知,目前建設行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是比較低的。有人說,建設行業信息化水平僅比農業產業的信息化水平略高一點兒,這可能悲觀了一些,但是,建設行業信息化程度落后于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到底應當如何評估當前建設行業的信息化應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本人根據自己親身參與的100多家企業的實地調研和自己多年參與企業信息化工作的實踐,提出了一個基本的劃分方法,把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劃分為四個層級:

一是“崗位級”工具性應用階段,可以稱為“信息化1.0”。這一階段主要是為崗位服務的通用信息技術、計算機輔助辦公、專業工具軟件產品的應用。

二是“部門級”系統性應用階段,可以稱為“信息化2.0”。此階段信息技術與管理模塊融合,局部的、專業部門業務管理系統的產品較為成熟,應用比較廣泛,顯著提高了管理水平。這個階段,已經在零散的軟硬件應用基礎上實現了特定模塊的集成。

三是“企業級”集成性應用階段,可以稱為“信息化3.0”。此階段信息互聯技術與企業管理體系整體融合,總體性企業數據貫通的集成應用基本實現,應用效果明顯。目前,行業內僅有少數優秀企業達到了企業級信息集成應用水平。企業級管理信息集成應用的企業,按規模可分為“十億級”、“百億級”、“千億級”和“萬億級”。規模越大、管理層級越多的企業,信息化集成應用的難度也越大一些。

四是“社會級”互聯性應用階段,可以稱為“信息化4.0”。這是信息化發展的方向,也是“互聯網+”的真正內涵所在。目前,少數優秀的大企業集團在“互聯網+”的鼓舞下,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組織專門力量與IT產業的專業公司聯合研究,積極探索,尋求突破。這是值得推崇的。

客觀地講,目前不少企業還處在崗位級工具性應用階段,也就是信息化1.0的水平上,甚至還有一些企業信息化才剛剛起步。全國只有個別優秀企業實現了企業級集成性應用,也就是達到了信息化3.0應用水平,多數企業正處于部門級系統性應用階段,也就是處在信息化2.0階段。但是,企業級集成應用已經成為眾多優秀企業追求的目標。因為,大家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只有盡快消除各種信息孤島、實現企業上下的互聯互通、實現內部運營管理的信息共享,才能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效率,才能實現與社會信息的共享,才能跟上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步伐。

要想實現信息共享,就必須花大氣力攻克信息化企業級集成應用這個堡壘,而要達到企業級集成應用的目標,首先要明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化,或者說,我們需要信息互聯技術幫我們解決企業運營管理的什么問題,需要一個什么樣的信息化頂層設計;在進行信息化頂層設計時,如何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著力解決信息化的實用、好用、真用問題。

一、企業級信息化集成應用(企業信息化3.0)的三個基本特征

如果我們要為企業管理信息化作一個定義性表述的話,我認為,應當采用如下表述:所謂企業管理信息化就是將企業的運營管理邏輯,通過管理與信息互聯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企業管理精細化,從而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效率,進而提升社會生產力。基于這一定義,企業級信息化集成應用(企業信息化3.0)應當具備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1.必須以成本管理為主線的綜合項目管理系統為基礎。

建設企業經營管理的對象是一個個工程項目,只有將信息互聯技術實實在在地應用到工程項目的管理實踐中,實現生產要素在工程項目上的優化配置,才能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才是我們所要的信息化。工程項目是建筑企業的利潤來源,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建筑企業的一切管理工作必須以工程項目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信息化建設也必須把“著力點”放在工程項目上,放在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成本、安全、環保等管理目標的完成上,放在業主、企業和社會各方對工程項目的目標訴求的全面實現上。一個好的工程項目必須做到質量優、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環保好。也就是說,建筑施工企業必須以施工承包合同為依據,通過對工程項目實施有效的組織管理,全面達到合同要求,實現業主、企業和政府等相關方對工程項目的目標要求。這就需要企業嚴格管理、科學管理、高效管理,而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過程就是通過信息互聯技術的應用,使企業管理更加穩定,更加科學、更加透明、更加高效的過程。

建設企業作為建設產品的建造服務商,要實現企業的持續經營,必須首先做到一個個工程項目的收支平衡或者有所盈余,否則,企業就難以為繼。就目前建筑市場的現實情況看,業主方比較關注項目的工期和質量,以政府為主的社會各方比較關注項目的安全和環保,他們對項目的成本和效益則不太關心。那么,施工企業就需要也必須重點關注項目的成本和效益,因為它是施工企業持續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說,項目管理是建筑企業管理的基石,成本管理是項目管理的基石,項目過程管理要以成本管控為主線。

實際上,工程項目的生產建造全過程可以分為兩大過程:一是工程項目的人、料、機、管等生產要素物化為建筑產品的“物化過程”,也就是建筑產品生產成本的形成過程;二是伴隨建筑產品“物化過程”而產生的商業買賣關系的債權債務收支的“貨幣化過程”,也就是資金流動的過程。建筑企業信息化,就是要通過信息互聯技術的應用,將“物化過程”和“貨幣化過程”這兩個過程完整地融合在企業信息化集成平臺上,經過計算機自動取數、自動運算、自動顯示結果,實現集約化管理的過程。這種信息化的過程可以實現經營效益、管理效益、結算效益“三種效益”的區分、核算、考核,可以實現合同預算收入、責任成本、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四算對比”分析,還可以實現材料費、人工費、機械費、現場經費和專業分包費“五大成本”的分類核算,從而使企業管理的責任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固化到企業管理信息化系統中,使企業管理更加精準、節約、透明、高效,使工程項目的過程管控落到實處。

總之,建筑企業信息化應當遵循最基本的商業經營邏輯,以工程項目生產要素最優化配置為目標,著重抓好成本過程管控這條“主線”。也就是說,以成本管理為主線的綜合項目管理系統是企業級信息化集成應用的基礎。

2.必須以商務業務財務一體化主數據管理為核心。

商業經營的基本邏輯是什么?是收支平衡。任何一個企業要想持續經營,最基本的就是要實現收支平衡。建設工程項目自中標開始,到最終結算完成,整個過程涵蓋了各類管理行為,這些行為均圍繞成本、收入及效益之間的關系展開。如何厘清現場管理與收入、成本、效益間的關系,實現商務過程成本和財務核算成本的無縫連接,實現企業商務財務經濟數據的完整、準確、一致,從而實現企業經營的基本邏輯——收支平衡、集約增效,是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

管理語言的不統一是建設企業管理信息集成應用上的“攔路虎”。尤其是商務財務的“一體化”,由于商務成本和財務成本的成本子項科目的名稱、內涵和核算規則不一致,使得業務財務“一體化”舉步艱難。要實現管理語言的統一,就必須首先實現管理的標準化。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提出的管理標準化并不等同于管理行為的整齊劃一,而是強調管理語言的標準化。要實現管理語言的統一,就必須搞好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庫的建設,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商務財務一體化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要根據業務財務一體化集成的需要,建立商務造價工程量清單成本子項與財務會計核算成本子項的對應邏輯關系,制定最末級科目之間的對照標準并形成統一模板,在物資采購、商務合約、財務核算和資金支付等不同的管理環節中,實現材料費、人工費、機械費、現場經費和專業分包費五大成本核算在口徑與內涵上的統一,完善信息化數據編碼體系,完成管理語言與信息語言的統一,實現管理與信息的融合,使業務財務一體化得以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過程,包含了市場營銷、合同管理、項目策劃及實施、工程結算到竣工驗收的項目管理全過程。其中,在市場營銷階段主要以客戶管理、招投標管理為重點;在項目實施階段,主要以合同為主線、以項目五大成本過程管控為核心,實現勞務、物資、機械、周材和專業分包從合同管理到結算管理及付款管理的全過程管控。其中物資實現從物資總控計劃、月度計劃、實際計劃、采購、入庫、出庫、盤點以及到結算到支付的閉環管理,實現分包從合同評審與簽訂、過程與最終結算、成本分析及支付閉環管理,實現設備與周材租賃從合同評審與簽訂,設備周材進場、出場、停租、成本歸集及支付的閉環管理,實現從主合同、產值報量與審核,到收入列收到收款管理的閉環管理,最后實現從預算收入、責任成本、目標成本到實際成本的統計分析等核心內容。同時項目的運行成果可以從商務的口徑和財務的口徑兩方面及時、精準反映,實現管理者由原有的事后到事中管控的轉變。

近年來,以“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方圓圖”為基礎的“方圓理論”在企業管理信息化實踐中的應用,較好地將建設企業運營的基本邏輯貫徹到了企業管理和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同。商務業務財務等經濟主數據實現一體化貫通后,通過財務憑證可以在線追溯業務過程,可以聯查財務憑證,自動生成的憑證經審核后生成財務賬簿,最終反應出項目管理的經營管理結果,連通資金費用審批與過程成本、收支流量、財務核算、資金管控的業務工作流程,實現了“全員應用、做一不二”,避免了重復勞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筑時報 未完待續)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